12月24日,竞争力智库、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《中国县域共同富裕监测报告2024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揭晓了“2024中国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前100名”。其中,浙江占据30席,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,浙江义乌市共同富裕指数蝉联全国县域榜首。

《报告》显示,在中国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前100名中,东部地区数量最多、达到68个,其次是西部地区19个、中部地区12个、东北地区1个;分省份看,浙江30个、江苏20个、内蒙古11个,数量居全国前三位,其他省份依次是山东9个、福建7个、湖南6个、安徽3个、湖北3个、新疆3个、河北2个、陕西2个、辽宁1个、四川1个、云南1个、青海1个。

《报告》显示,2024中国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前100名常住人口平均为78.10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平均为69.0%、比全国高2.8个百分点;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1125.60亿元,平均增长6.0%、比全国高0.8个百分点;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155600元,约为全国的1.74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为356.03亿元,平均增长7.7%、比全国高0.5个百分点;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为40940元,约为全国的1.22倍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为76.81亿元,平均增长8.4%、比全国高0.6个百分点;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为10820元,约为全国的1.30倍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62270元、约为全国的1.20倍,平均增长5.1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36310元、约为全国的1.67倍,平均增长7.4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平均为1.72,比全国低0.67;人均存款11.76万元,约为全国的1.20倍;每千人执业(助理)医师平均为3.24人,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平均为5.80张;森林覆盖率平均为34.7%,比全国高9.7个百分点;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为42.2%,地表水水质达到或者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平均为97.4%,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为88.5%。
《报告》认为,要以县域为地域单元大力推进共同富裕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。当前,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,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,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。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、乡村人口的集中区域,是发展经济、保障民生、维护稳定、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,要把县域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地域单元和重要抓手。
《报告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全面体现践行新发展理念、融入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,构建了涵盖经济富足度、精神富有度、生态宜居度、群体均衡度、民生共享度等五个方面的监测评价体系。运用各县域公开的2023年数据,经数据的对比、核实,完成了对全国县域共同富裕的监测评价工作。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》提出,建立区域发展监测评估预警体系,围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、区域一体化、资源环境协调等重点领域,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,科学客观评价区域发展的协调性,为区域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,引导社会智库研究发布区域协调发展指数。开展中国县域共同富裕监测,全面客观地反映县域共同富裕水平,可以为各县域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参考。
竞争力智库是专门从事竞争力研究的独立社会智库,坚持社会责任优先,主要开展国家竞争力、区域竞争力、产业竞争力、企业竞争力研究,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,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数系列研究等。
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注于城市发展研究、城市战略研究、政府政策咨询、城市品牌设计、区域和产业规划等,积极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强市建设。